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 题:办公用品集中采购呼唤根治“潜规则”
新华社记者周文林
近年来政府、大型企业集中采购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及支持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但近来各地传出的一些在集中采购中出现的案例,表明当前集中采购方面存在着漏洞,需要解决。尤其是集中采购最为集中的办公用品领域,因为涉及面广,涉及金额多,更需要呼唤“阳光”下的透明采购。
集中采购违规事件背后的“潜规则”
新华社近日播发了《“局内人”揭秘招投标市场“串围标”内幕》的报道,通过不久前发生在广东的几起事件,揭示招投标市场灰色利益链的冰山一角。
最近,国内知名B2C电子商务企业京东商城也被媒体曝出有业务员私下接受吃请的事件,据称京东商城已对此开始进行专项审计。
而在不久前,广州格力空调销售公司对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和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提起民事诉讼。格力方面表示,起诉原因在于两被告违法且不规范地操作政府采购程序,对其造成了经济损失。
“现在办公用品的集采中出现这些事并不奇怪。”在办公用品集中采购行业从业多年的张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表示,虽然现在很多大宗集采都实行了招标制度,但即使是公开招标,也可以做手脚。
他表示,现在公开采购时,要先有招标信息,然后有招标、竞标等过程。其中招标、竞标这两个环节对代理商尤其重要。要想走到这一步,代理商的活动费用大概要占标的额的1/10。如果代理商能拿到这个单子,那么今后的维护工作因为事先已有所默契,就相对会容易很多。
在另一家商贸公司从事集采业务的黄先生也在这一行业从业多年。他表示,“现在办公用品行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电脑、打印机、复印机这类整机到墨盒、硒鼓等办公耗材,从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数码产品到办公家具、书写工具、办公用纸等,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市场。而这一市场的集采很难避免灰色交易。”
而集中采购领域的“潜规则”正在向更隐秘的形式发展。在一些招投标项目中,不时会有一些企业在交付巨额投标保证金后甘愿被“废”,报出令人瞠目结舌的“自杀价”。其背后的秘密是几家投标公司互相串通,约定报价,以保证一家中标。
集采领域为何成灰色潜行地带
早在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就专门发文,要求严查政府采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通知称,集中采购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组织采购活动,规范集中采购操作行为。那么,为何集采领域会成为拿回扣等不正之风的频发之地?
黄先生表示,一方面,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驱动,代理商容易选择这一方式。“别人如果都这样做,你不这样做,那么你就很可能拿不到生意。不是说你的价格、服务最好,你就能胜出。”去年黄先生的公司参加一家银行涉及打印机的竞标,虽然黄先生所在公司提供的服务和价格都好过另外一家,但最后是黄先生的公司落选。
另一方面,厂商出于扩大市场份额等原因,往往默许甚至纵容代理商给采购方各种形式的回扣。
此外,黄先生认为,当前实际操作中对拿回扣的惩罚力度太小也有关系。他认为,实际上往往集采涉及的双方都认可这种方式。只要没人去举报,拿回扣的一方一般不会有风险。另外,一般供应商不会去得罪客户的,即使这一单没做成,至少还有可能下一次有合作的机会。“像格力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企业不会这么做。格力这么做固然有自己的考虑,但或许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以后没人敢再和你(格力)合作了。”
办公用品呼唤“阳光采购”
目前在我国集采领域,办公用品是其中最常见的品种。其中,政府和大中型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集采中的大户。
“中小企业很多都是企业主自己直接决定办公用品的采购,他们会更关注性价比,因此这一块采购过程中的漏洞不是很多,要加强工作的还主要是政府和大型企业的集采。”黄先生说。
针对目前集采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不应漠视,更不能讳疾忌医,而要从体制上研究问题所在,找出应对措施,使集采始终能行走在“阳光”之下。
首先,对单位来说,要加强预算并严格执行。只要能落实相应的集采各项规章,就能从很大程度上堵塞漏洞。
其次,企业应做好内部流程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形成真正性价比的竞争和实力的竞争,而不是灰色关系的竞争。
最后,政府应在政策和监督层面进一步加以完善,研究怎样才能让集采程序更加规范透明,对在集采过程中的营私舞弊和行贿受贿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打击,从而推动集中采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