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时代》杂志报道,自网易于去年十月开始提供大学公开课以来,《幸福课》和《公正》备受网民的关注,目前已有大约300万人看过《公正》。
网易于去年十月开始提供大学英文公开课,本来以为狂热的中国网民都会奔着像《Web2.0时代的营销沟通》和《机器人学》这样的课程而去的。但受到热捧的却是两门思考型的课程——《幸福课》和《公正》。“我们从来没想到最受瞩目的话题会是那些与人们的心灵和心态息息相关的课程,”网易工作人员杨静说。
大约有300万人看过《公正》,该课程的讲师是哈佛哲学家、《正义: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作者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桑德尔在课中就商店在自然灾难后提高水价是否合理、为保护家人而撒谎对不对等问题进行讨论,以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
桑德尔认为,他的课程广受欢迎,反映了随着生于中国繁荣时代的孩子走向成熟,道德反思和辩论意识的觉醒。他说,“在中国经济奇迹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现在想要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如道德责任、公正与歧视、幸福生活的定义等。”
桑德尔称,中国理所当然地为其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经济进步感到骄傲,但人们似乎也意识到与日俱增的富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公平,也了解到仅仅靠GDP是不能带来幸福的,也不能靠市场去创造一个公正的社会。桑德尔最近访问中国大学期间,为了能抢占位置听他的演讲,学生们甚至排了数小时的队。对此,他表示被那种对公正公平、平等与不平等的讨论的渴求,甚至是激情所打动。
另一个也意外地备受热捧的公开课是心理学家泰•本•沙哈(Tal Ben-Shahar)的《幸福课》。“人们普遍需要幸福,需要意义,需要愉快,这点对所有人都一样,”本•沙哈说。“然而,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对有意义或者愉快的事情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他指出,在中国,个人强调寻找幸福反映了创建一个更好的社会的社会焦点。“访问中国时我常常听到的一个理念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他说。“我觉得,和谐是要通过将看起来相互矛盾的力量和理念聚集在一起而创造。和谐是要使得古代与现代、精神和科学、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及集体和个人协调一致。”
中国正寻找这种协调,当前也不仅仅是 “幸福生活”的外国拥护者的理念得到流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凭借撰书解释古代哲学在现代的应用而家喻户晓。她最著名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简化了儒家思想较为高深的理论,还说明了2500年前的思想到今天依然能给我们提供帮助。该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一直非常畅销。
与桑德尔和本•沙哈一样,于丹也认为,中国过去数十年间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如今这种情况有所缓和,它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并讨论国家和其人民应当将什么视为是重要的。“在21世纪,中国人的思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她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迅速积累财富,如今抚心自问,物质上的富足是不是就意味着真正的幸福呢?”
于丹说,“随着国家取得进步,人们如今开始在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寻找个人幸福。”对本•沙哈而言,在中国新发现这种对个人意识的重视并不意外。大约2500年以前,孔子就已指出,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创建健康社会的第一步。本•沙哈说,“个人和集体是互相联系的,强调个人发展对集体的繁荣很重要。”或者用孔子的话也能说明这一点:
古代想要使天下人人都能发扬自己天赋的善良美德的人,必须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顿自己的家庭;想要整顿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好自身;想要修养好自身,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先要使自己意念诚实无妄;想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无妄,先要丰富自己的各类知识;要丰富自己的各类知识,在于穷究事物的道理。(乐邦)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